2025年11月8日下午,爱读I DO周末分享会第八期“化旧学为新知——《不犯困的国学课》新书分享会”在金牛区图书馆举行。活动由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,四川人民出版社与成都市金牛区图书馆联合承办。本书作者、四川大学教授谢谦,与四川大学教授王红共同出席活动,围绕国学普及、文化认同、旧学新知等话题,展开了一场兼具深度与趣味的对谈。

《不犯困的国学课》源于谢谦、王红等学者十几年前在《成都日报》开设的“三人论语”专栏,经重新整理出版。谢谦教授分享了古典文学对他的人生经历和生活的影响,表示他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智慧都是来自传统文化。对国学的定义,他认为国学不仅仅限于《三字经》《弟子规》,而是包含哲学、科学技术和医学等多个领域。而国学普及的意义在于传播国学常识,通过通俗化的方式让大家了解儒家、道家如何应用于生活,“让非专业、从事各行各业的读者知道什么是中国,什么是中国人,唤醒内心的文化自觉、文化认同”。

《不犯困的国学课》,就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与个人温度的随笔集,以现代人听得懂、感兴趣的方式,讲述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人文智慧。

分享会上,两位教授讨论了历史语境对理解经典名句的重要性,解释了“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”“老而不死是为贼”等名句发生的特定情境及其真实含义。谢谦强调,国学不仅是专家之学,更应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与思考。王红指出对经典名句应有不同时代的解读,这种解读可以使经典具有持续的生命和时代意义。
互动环节,现场读者就国学教育、经典阅读与青年心态等问题踊跃提问。针对如何用国学指导当代青年人的“内卷”与焦虑问题,谢谦认为儒道互补的思想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启示,人生中除了积极向上的加法,还需要学会适时做减法,保持心态的平衡。

整场分享会气氛活跃,两位教授幽默风趣的语言、深入浅出的讲解,引得观众笑声阵阵,真正让国学“不犯困”。“虽然今天已经超时了,确实我也没有犯困。”活动尾声,一位70多岁的读者这样说道。这句朴实的话语,或许是对《不犯困的国学课》新书分享会最好的评价。
